<健身訓練篇 >屁股都沒感覺 ? 練腿反而腿越來越粗 - 小艾講堂EP06

各位夥伴們,是否每天點開手機、滑滑IG,印入眼簾的都是追蹤許久身材一等一的健身網紅,而自己也明明有在做重訓,為什麼自家的身材長得就是跟別人不一樣。
別人做重訓,我也做重訓,
人家肚子消了,長了川字肌,自己還是一個肚子,什麼肌也沒有。
人家練腿可以雕塑下半身,練出翹臀;
自己練腿則是粗了蘿蔔,胖了腿,什麼也沒長大。
是不是很奇怪?!
自己的練法跟別人到底差在哪裡呢?
上面的疑惑是否你也曾經困擾過?
首先「粗臀不粗腿」是否可能存在 ?
根據肌肥大原則,是可能存在的。
肌肥大原則 : 1. 肌纖維損傷2.機械張力 3. 代謝壓力。
當中第一條就是局部的效應,盡可能造成肌纖維在臀部肌肉的損傷,則有可以放大這件事。
那麼要如何做才能讓臀部刺激多一點呢?
首先,任何一個下半身訓練動作都無法單獨僅使用一個關節,所以留意相鄰關節的關係是很重要的。髖關節屬於活動度的關節,而活動度關節是在身體的分配上是負責給予多數活動的,身體屬於活動度關節的包含 : 腳踝、髖關節、胸椎、肩關節等等,它們彼此互相支援,串起身體的各種動作。
當我們執行「深蹲、分腿蹲、側蹲」等動作的時候,需要仰賴腳踝這個活動度關節的活動範圍,因此在開始訓練前,請先妥善的將你大多數的活動度關節打開需要的活動度,才能迎接接下來的訓練。
原則如下 :
動態熱身(打開關節活動度) => 啟動肌肉/核心 = > 主訓練 (目標肌群)
依照上面的公式,我們導入一個動作編排邏輯,先做
動態熱身 : 蛤蠣貝殼式、90-90髖伸展
啟動肌肉/核心 : 單腳硬舉、單腳橋式
主訓練 (目標肌群): 傳統硬舉、保加利亞分腿蹲
透過活動度提高後,關節鄰近的骨骼排列會回到一個原始設定的位置,這樣當我們進行大重量刺激時,我們附加的重量才能真正刺激到我們要訓練的肌肉群,而不至於引發代償。而為了確保這件事發生,我們更設計了「啟動肌肉/核心」這個環節,肌肉之間的發力次序不一而足,透過正確的啟動後,才會使平常沉睡的臀肌不至於被抑制,當來到主訓練時,更能以發更多的破壞在目標要刺激的臀部肌群上。
再複習一次 :動態熱身(打開關節活動度) => 啟動肌肉/核心 = > 主訓練 (目標肌群)
這樣,你學會用正確的邏輯幫自己排課表了嗎?
小艾講堂 EP06
撰文者 ER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