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訓分享】從生理學談運動疲勞
何謂疲勞?
『所謂的疲勞是指有機生物的生理過程,無法持續在一定水平運作,各器官也不能保持固定的工作能力』
而「運動疲勞」即是因運動引起的結果進而造成運動表現降低
疲勞分類上除了有生理上的分類,也有心理上的分類:


其中,在精神疲勞上你的身體不一定疲勞,但卻提不起勁;這時建議可以嘗試做些不同也有興趣的事情。而身體疲勞也會參雜著精神疲勞。
所以疲勞分類上並非每種分類都是分開的,而是就其特性去給他一個分類。
除了上述的原因,疲勞還有另外一種「疲勞論」的分類方式:

在由Edwards提出的神經肌疲勞鍊,清楚的舉列出在身體內從中樞疲勞到末梢疲勞一系列的反應。

雖說只能得知中樞神經的反應變化,尚無法知道真正引起中樞疲勞的機制,但我們也能從中觀察到,在身體機能下降時,中樞神經會開始抑制作業。
而末梢的疲勞反應則是從肌膜、橫管系統、ca++鈣離子…等造成的輸出功率下降。


在身體能源上,肝醣、脂肪、蛋白質可以從運動能量中去觀察到造成我們運動表現下降的原因。


從乳酸堆積、肌肉酸鹼值下降,到PFK(糖解作用)活性抑制脂肪分解;也說明到脂肪其實是非常豐富的能量來源,脂肪酸的動用如過降低,身體會依賴肌肉的葡萄糖與肝醣,但當兩樣能量下降後卻也將導致疲勞;蛋白質也是運動中會使用的能源,而蛋白質的生理學作用中他並不是這麼的優良。
如果將產生疲勞的原因用外在因素與內在因素來看的話
我們所在的場所、時間、空氣的好壞、光線、溫度…等都是會影響我們疲勞的因素。
在不同場所面對不同關係的人當中也影響著我們的疲勞;好比今天的天氣你很喜歡、今天在工作上一切順利,上司對你的肯定這些會讓你感覺到相對輕鬆,反之如果天氣不是你所喜歡、工作上又屢屢不順碰到困難、面對上司的質疑,這一切都會讓你在作業時間上產生疲勞感,最終當你一天結束下班了,便會感到精神與身體都是如次的疲憊。

而在內在因素上,你的健康狀態,是不是有疾病,吃的營養嗎?也都是會影響你的疲勞感
一個好的睡眠、飲食、習慣、興趣,生理上和心理上如果都有得到較好的控制與抒發,相對的你也比較不會感到無力與疲勞感。
對疲勞的判定,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一般我們分為「生化判定」「生理測量」「心理測量」
生化判定需要透過身體的採樣並且化驗來判定,在一般情況我們無法去隨時得做到這樣的判定,而生理測量則是在簡單的工具與環境下可以做相對方便的測量。另外心理測量主要以主觀感覺以及我們常聽到也常使用的自覺評估量表來做為判定,但每個人的感受能力與承受能力不同,此方式需要特別注意不同個體的差異性。
如果我們已經產生疲勞,要如何消除疲勞、克服疲勞呢

在生理實驗中,一個完整的個體,在酸性代謝產物足以引起疲勞之前,其實我們疲勞已經產生了, 目前我們儘管能透過不同層面與角度去觀察疲勞的生理與心理變化,但身體為什麼會疲勞、為什麼需要疲勞。
「疲勞」應該算是身體的自我保護機制。 身體給我們的一個警訊,提醒你該休息了 身心靈的疲勞都需要得到釋放,善待自己的生體,不要讓癆疾產生才是。
撰文:SBACK
資料來源:
書籍:『運動生理學』增訂二版
作者:林正常
師大書苑 2006
網站:每日頭條 – 健康 - 疲勞的醫學解釋
作者:2017-01-06 由 女巫witch藥劑師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ealth/bxzzjkj.html
網站:運動生理學網站 主題:從生理學談運動疲勞
作者:scwang 時間 : 00/11/29
原文網址:http://www.epsport.idv.tw/epsport/ep/show.asp?repno=13&page=1